#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
要特別感謝南投縣臨床心理師公會
整合不同的人才一起參與重要的心理健康議題。
一位心急的媽媽表示:
「一開始孩子只是跟我說他有憂鬱傾向,但當時的我並未在意,後續在孩子的要求下我帶他去看精神科,也短暫吃了一陣子的藥,但藥物效果不佳且相對而來的副作用影響甚大,我不知該繼續看西醫或應轉至中醫就診。我的先生雖疼愛孩子,但卻不認同心理疾病,我不認同先生卻也無法說服,與孩子通電話時,不時能感覺到他的情緒低落,但我卻也只能裝做若無其事。「我好怕又讓孩子繞遠路,我該怎麼辦?」
#自責的媽媽:
這位心急的媽媽,你一定很愛你的孩子,所以當你發現第一時間沒幫上忙,自責的情緒容易隨之而生,想著如果當初及早發現、即時治療,會否今天的狀況就大不相同。但你以經做到做好了,你盡可能地理解孩子發生的問題,也盡你所能的陪伴孩子相關的就醫過程,我們雖然沒辦法第一時間就立即發現,但我們卻是在發現後就陪伴孩子走過這漫漫長路,你已是一位很棒且關心孩子的媽媽。
#孤獨的爸爸:
當孩子出狀況時,孩子感到無助,做父母的我們不只無助更是無力,心疼孩子怎會遇到沒有幫他設想到的問題。或許爸爸的不理解也多少反映他的害怕與擔心,若承認孩子有心理疾病,自己是否就變成失格的父親,又或者會感受到孩子的痛苦自己卻幫不上忙的無奈,只能催眠自我那只是一時的胡思亂想。或許我們不需強迫爸爸承認孩子生病,但我們可以帶著爸爸用不同角度重新認識現在的孩子,因為我們愛他,所以擔心他,因為我們愛他,所以我們願意盡可能的理解他,一同走過這低潮的歲月。
#醫療的抉擇:
正所謂「吃藥傷身,不吃藥傷心」,即使吃了藥卻效果不佳,更甚至是副作用讓人煎熬。精神科藥物與一般感冒藥物不同,需讓藥物在體內累積一定濃度才可能開始奏效,每個人又因體質不同而會遇到不同的副作用,此時應與精神科醫師盡可能討論自己的服藥狀況,讓精神科醫師為您調整最適合的藥物濃度與劑量;即使狀況有所改善,也須與精神科醫師討論減藥的歷程而非斷然停藥。
或許因為孩子對藥物有所顧忌,又或者是藥物的副作用帶來諸多生活不便,我們可與孩子一同討論遇到的問題,帶著孩子一同向醫師請教種種的因應之道,當然最重要的,需要找一位你信任且願意耐心合作的醫師,此時才有機會共同發揮最大效益。
#可以怎麼做:
醫療並未說吃了西藥就不得吃中藥,求神問卜後也不見得就免去了心理師的諮商。各種治療皆是相輔相成,只要孩子願意我們都可以嘗試,但不管是中醫或西醫皆不可能一步到位,更需要我們與醫師耐心合作與討論;另外,藥物緩解身體的不適,心理的不適也需找出口協助,可向各大醫療院所尋求臨床心理師的心理治療或諮詢,多重管道共同努力,或許可讓孩子得到更好的身心照顧。
『千里一線牽,幫助在耳邊』
生命線專線1995
張老師專線1980
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電話0800-788-995
台南市政府衛生局-免費心理諮詢預約專線06-3352982
#聽眾來函
若你目前遇上的難題,有 #親子問題、 #憂鬱心情、 #職場轉換困難、 #家庭衝突等等,你可以先寫下你目前遇到的類型,再細述你想要透過第三者觀點去被解套的難題,以臉書私訊方式,傳到DJ JoJo桑臉書粉絲團,我們將會把聽眾的難題,請心理師來試著回答。
當然阿啾要強調,任何的回覆,不見得能立馬見效,宛如特效藥一般解決你手邊難題,但至少可以提供另一層面的角度,讓你多一個看事情的角度可選擇。